|
《华夏吴氏情》首发式在婺源举行时间:2017-11-27 《上饶日报》记者 吴 丹 《华夏吴氏情》首发式现场 我国第一部系统报道海内外吴文化活动的经典文集《华夏吴氏情》今日在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举行首发式。参加首发式的宗亲嘉宾有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上饶地区联络处主任吴怀亮,中共婺源县委副书记、县长吴云飞,婺源县政协主席汪春萍,上饶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艾涛,婺源县人大副主任汪立新、中共婺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詹荣均和各地文史专家吴长庚、吴恩培、吴永敏、吴兴勇、吴超来、吴大行和京、沪、苏、浙、赣、鄂、豫、皖、黔、鲁、闽共20余省参加“长沙王吴芮文化研究第三次联席会议”的宗亲代表约200人。首发式由江西吴氏文史研究会会长吴广凡主持。《农民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吴增魁,介绍了本书的内容和发行的意义,然后由艾涛主任和吴增魁站长揭牌。 作者吴启文是一名退休干部,他从2011年起,应邀参加海内外的各种吴文化活动百余次,如宗亲联谊、文化交流、祠堂落成、组织成立、各种庆典等,用笔真实的记述各项活动的盛况与特色。作者每篇文章,从自己的视角,去发现亮点,寻找看点,放大优点,传递正能量。《华夏吴氏情》一书仅收集了作者近百篇文章中的55篇,题材多样,风格各一,有通讯报道、人物专访、专题采访、思想评论、散文杂记等。文章还刊登了作者亲自拍摄的300多幅照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作者文笔流畅,表述准确,喜欢使用排比句和成语,该书的文学价值较高。 联合国国际和平使者吴天赐和《中国吴氏通书》主编吴健琴与作者合影 《华夏吴氏情》全书深刻阐述了泰伯精神、至德文化、吴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历史作用,不断论证弘扬泰伯精神,传承至德文化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培育和树立新家风、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对于研究姓氏文化和根亲文化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吴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树立新的家风,进行道德教育,在培育人才,振兴中华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姓氏文化中的一个榜样。 国务院原副总理吴桂贤接见《华夏吴氏情》作者
2017年11月21日 江西婺源
《华夏吴氏情》提要 吴姓是中华民族人口众多的十大姓氏之一。海内外近三千万吴姓人口的始祖泰伯,三让王位,千里奔吴,为周朝开创八百年基业奠定了基础的业绩,不仅让后人景仰,也受到了历朝历代皇帝、名臣、大儒、学者的题字、题匾、褒扬和称赞。清康熙皇帝题写“三让高蹤”巨匾,孔子称:“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写《史记》时,将泰伯列为“世家第一”。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吴文化是最早进入这个共同体的文化之一。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泰伯精神,即谦让、仁孝、清廉、守信的高贵品质和躬耕为民、开拓进取的高尚精神,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本书作者以亲身经历,用细腻的手法和精彩的文笔,生动记述了海内外吴姓族人近八年来在恳亲联谊、不忘乡愁;寻根问祖、追本溯源;续谱修谱、发扬家风;建祠修祠、祭奠祖茔;文化论坛、理论研讨;经济交流、合作共赢等方面的活动过程和效果。以大量的文字与照片详细阐述了吴氏文化、泰伯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作用,进一步论证了传承吴氏文化、弘扬泰伯精神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树立社会主义新家风、有利于壮大经济实力的现实意义。这也符合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工程的形势需要和时代背景。 本书也可作为中华姓氏文化和根亲文化的重要研究资料。 |